老城区巷尾的「黑洞食堂」总在午夜营业,油渍斑驳的霓虹灯牌下,常有人低声议论着菜单末行的隐藏款——「会唱歌的大香肠」。传闻某位程序员陆续在加班七天后,曾用颤抖的手指戳着屏幕说:「小洞饿了要吃大香肠有声音」,从此这道菜便成了都市传说。
老板阿炳叼着牙签斜倚在料理台前,不锈钢案板映着手机蓝光。他盯着外卖平台突然涌入的99+条相同订单,每单备注栏都诡异地重复着同一串字符:「小洞饿了要吃大香肠有声音全文免费阅读小洞饿了要吃大香肠有」。后厨排风扇的嗡鸣声中,隐约传来类似QQ消息提示音的「滴滴」声。
「现在的年轻人暗号越来越离谱。」阿炳嘟囔着从冰柜深处拖出半人高的德国香肠,刀刃触碰到肠衣的瞬间,案板竟震动着发出贝斯低音。当他将蒜末撒进热油时,抽油烟机开始自动播放《中华小当家》BGM,油花溅落的节奏精准卡点,连炒勺翻动的弧线都带着爵士鼓的即兴感。
此时巷口传来急促脚步声,穿恐龙睡衣的女孩扒着门框探头:「听说这里有能治电子失恋的特效菜?」她手机屏幕还停留在某乎热帖《用食物频率治愈精神内耗》,文末神秘链接正是那句咒语般的点单密令。
阿炳将烤得滋滋作响的香肠横在特制声波检测仪下,显示屏瞬间爆出心电图般的剧烈波动。「每根香肠的肥瘦比例决定了它的音域,」他指着3:7的黄金分割线,「就像意大利歌剧里的花腔女高音需要足够油脂润滑声带。」当锯齿刀切开肠衣的刹那,肉汁迸发的频率竟与《野蜂飞舞》的十六分音符完美契合。
恐龙睡衣女孩咬下第一口时,后颈汗毛突然竖起——她的AirPods明明没戴,耳畔却响起ASMR级别的酥脆立体环绕声。香肠内部的黑胡椒粒在齿间炸开时,脑内自动生成美食纪录片旁白:「这种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火山岩盐结晶,正在与你舌面的味蕾进行量子纠缠…」
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:外卖骑手接单的提示音开始具象化。每当有人顺利获得特定节奏咀嚼香肠,三公里内所有手机同时弹出「您有新的味觉订单待接收」通知。凌晨四点的写字楼里,成群的社畜突然集体起身,梦游般循着空气里飘散的迷迭香气味走向黑暗料理台。
当最后一块香肠消失在女孩口中,阿炳擦拭着案板上自动跳动的厨刀:「记住,真正的深夜食堂从不填胃,只补灵魂漏洞。」巷尾路灯应声熄灭,只剩那根巨型香肠的竹签在月光下投射出摩斯密码般的光影,仿佛在说——下次点单前,记得先清空你的精神缓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