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林夏,听说你在写《吃肉不擦嘴》?"英语课代表程砚修长的手指叩在我课桌上时,我正咬着奶茶吸管在文档里激情码字。他衬衫领口别着银色钢笔,镜片后的目光精准锁定我慌忙切换界面的手机屏幕——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"突袭"。
作为文学社社长,程砚总能用最优雅的姿态说出最致命的话:"下午社团活动,我需要审阅你的创作进度。"他推了推金丝眼镜,我盯着他喉结旁那颗小痣,突然想起昨晚刚写到的场景:男主角把女主角困在书架间,指尖正巧抚过同样的位置。
这部被闺蜜戏称为"午夜限定文学"的校园小说,原本只是我藏在手机备忘录里的秘密。直到上周三的英语早读,程砚弯腰捡笔时无意瞥见我的锁屏界面——那是我刚设计的封面图,穿着校服的男女主角在食堂窗口前鼻尖相抵,标题《吃肉不擦嘴》用糖醋排骨酱汁的字体滴着油光。
"描写要具象化。"他突然开口,吓得我差点摔了单词本,"比如第三章的雨夜场景,可以增加听觉细节。"我这才惊觉他竟记得我三天前随手写的段落。更可怕的是,当晚就收到他发来的批注文档,满屏的红色批注里夹着句:"男女主抢最后一块糖醋排骨的隐喻,建议延展到第17章人物关系转折。
现在整个文学社都在传阅我的初稿。课间总有人神秘兮兮凑过来:"听说程学长亲自指导你的'深夜食堂'桥段?"更离谱的是,昨天校广播站突然播放《不能说的秘密》钢琴曲——那正是我写男女主琴房初吻的背景音乐。
程砚的"特别指导"逐渐显露出危险端倪。他开始在英语听写时穿插小说金句听译,把男女主互怼的对话变成完形填空。当我在月考作文里化用小说台词,他竟当着全班朗读:"'糖醋排骨会凉,但心跳不会'——这个比喻有创意。"
教导主任没收我手机那天,程砚抱着教案径直走进办公室。二十分钟后,我的手机完好无损回到课桌,锁屏上多了条便签:"第25章转折生硬,建议参考《呼啸山庄》叙事结构。"后来才听说,他拿着我的文档和主任据理力争:"这是当代校园文学创作实践。"
现在小说评论区炸了。读者们自发组建"吃肉催更联盟",有人把男女主初遇场景画成条漫,还有人根据文中线索在食堂蹲点找原型。最绝的是上周五,程砚主持文学沙龙时,大屏幕突然弹出匿名提问:"程学长是现实中的顾老师原型吗?"
全场屏息中,他慢条斯理摘下眼镜擦拭:"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。"台下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。当晚最新章节点击量暴涨三倍,新读者全是带着年级排名前50的学号ID。
现在登录小说平台,你会看到置顶公告栏挂着程砚的书法作品——"日更三千,保送文学社VIP座"。而最新章节末尾,我悄悄埋了段双关对话:"不是说好只看不吃吗?""老师没教过你吗?"男主笑着咬住女主指尖的酱汁,"吃肉不擦嘴,才是对美食的尊重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