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来讲,戮的核心释义仍围绕“杀戮、致死”的含义,但在成语和固定搭配中,它往往被延展为“竭尽、尽力”的持续含义,这是学习它最有趣的地方之一。
笔画与笔顺方面,笔画数在常用字形中通常在8至9画之间,具体取决于字体的书写风格。若把“戈”作为左部的结构与右边的组合结合起来,整体会呈现出力感与稳健感的并存。不同字帖、不同字体的差异,可能让笔画分布略有不同,但核心结构不变:左侧的戈形给予“战斗与力量”的语义暗示,右侧部件起到声音或表意的提示作用。
对初学者而言,记住“先写左部的戈,再写右部的部件”,通常更容易把握字形。
二、历代用法与语义扩展从早期的甲骨文、金文到后来的小篆、隶书、楷书,戮的基本意义始终围绕着以暴力为手段的杀戮这一动作描述。但在不同历史阶段,它的搭配和情感色彩会发生变化。古文中的戮多用于战争场景或史传描述,带有较强的战争气息;进入现代汉语,戮逐渐被嵌入成语和固定搭配中,语义边界被“竭尽全力”的正向含义所拓展,成为表达奋发向上的情感工具之一。
三、常见搭配与语体风格在现代写作中,最常见的搭配是“戮力以赴”和“戮力同心”。前者强调个人或集体在目标任务中的全力投入,后者强调群体协同、信念一致。除了正向表达,也有带负面色彩的描述,如“惨戮”“血腥之戮”,多出现在历史报道、文学描写与警句中。
对于学习者而言,掌握这些搭配,可以在不同语境下准确判断是使用强烈的暴力语义,还是转向持续、勉励的表达。
四、小结与过渡理解“戮”的基本释义、字形结构与常见搭配,是掌握相关成语、把握语气的基础。我们将把视角转向拼音与笔画的细节,以及在日常写作、考试文本中的实际应用。顺利获得音形义的对应,帮助你在记忆中建立稳固的认知网络,为后续的实战练习打下基础。
二、拼音、笔画与用法实战一、拼音与读音要点戮的拼音是lù,第四声。读音时口型略张,声带有力,尾音清晰。常见的误区是把它读成“lú”,实际应为“lù”,与“路”的发音类似,但声调不同。为避免混淆,可以把它和“露”对比记忆,都是“lù”的音位,但在具体语境中的音色和语气程度会因词汇搭配而变化。
二、笔画与书写要点在常用字形里,戮的笔画大致在8-9画之间。书写时,先从左侧的戈部起笔,完成横、竖、撇等基本笔画的组接;随后完成右边的部件。写时要注意左部“戈”的轮廓要稳健,线条要有力度,右部的结构要与左部呼应,使整体显得匀称。新手容易在右部细节处显得紧凑,导致整字的呼吸感不畅。
慢下来,先描写左部再写右部,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字的气质与笔画关系。
三、现代用法与语境在现代汉语中,戮仍然保留“杀戮”这一字面意义,但也常用于比喻性表达,强调“尽最大努力、全力以赴”的精神,如“戮力以赴”、“戮力同心”等。它在新闻报道、学术论文、演讲稿里往往用来提升气势与庄重感;在文学创作中,作者也会利用它强烈的情感色彩来描绘冲突、对抗或奋斗场景。
若文本需要温和、理性,建议选择更中性或轻一些的词汇来避免过度煽情。
四、固定搭配与近义词/反义词常见搭配以“戮力以赴”和“戮力同心”为主。近义词可以选用“尽力、竭力、全力以赴”,具体取决于语境的强度与风格。反义词方面,可以用“松懈、放松、敷衍”等词来形成对照。在对比与选词时,分析语体风格与情感强度的差异,有助于在写作中更精准地表达意图。
商务文本:全体团队戮力以赴,克服挑战,按期完成年度目标。历史文学:战场上,士兵们奋勇抵抗,虽经历艰险,最终戮力以赴地扭转战局。学术写作:研究小组戮力以赴推进实验,数据稳定性与重复性显著提升。演讲表达:让我们戮力同心,坚持到底,共同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。
顺利获得这些句式,你可以在不同语境中体会“戮”的音、形、义如何服务于表达情感与态度。
在正式文本中使用“戮”及其搭配时,注意情感强度与语体风格的匹配,避免造成过度煽情。将“戮力以赴”的意象作为叙事线索的核心点,确保后续描述与之呼应,形成统一的叙事节奏。与同义词的切换练习,理解在不同情境中“尽力、全力以赴、竭力”的微妙语感差异,使表达更自然、准确。
多读历史典籍与现代书写中的案例,观察以“戮”为载体的句式如何在不同场景塑造气势。
七、学习工具与最后的邀请如果你正在系统提升汉字与成语的运用能力,建议尝试一个集成发音、笔画、用法对照的学习助手。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查阅字词的拼音、笔画、常见搭配,以及根据文本风格给出贴近场景的例句。把知识转化为写作的“敏捷力”,往往比死记硬背更有效。
你可以在手机和电脑端无缝切换,随时查看“戮”的音形义及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。若愿意尝试,点击下方链接,开启专为汉字学习设计的互动课程,让“戮力以赴”的表达自然而然地融入你的日常语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