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极点以东237公里,暴风雪撕扯着「极光号」科考站的钛合金外墙。地质学家林夏在冰芯样本里发现半片泛黄纸页时,体温监测仪正发出36.2℃的警报——这是她被困在零下52度低温舱的第七个小时。
纸页上的俄文潦草得像是冰裂痕:「…他们用液氮保存尸体,但情欲比永冻土更顽固…」墨迹在2003年3月14日戛然而止,正是前苏联「北极星-7」科考站全员失踪的日子。林夏的防寒手套突然渗出冷汗,她想起昨夜在公共浴室听见的喘息,混合着热水管道的呜咽,在极昼惨白的光线下蒸腾成扭曲的雾。
三小时前,生物学家陆昭明敲开她的舱门。这个总爱用显微镜观察雪藻繁殖的男人,此刻瞳孔里晃动着某种危险的频率。「你见过真正的北极熊交配吗?」他说话时,白大褂领口露出半枚暗红吻痕,「它们会在冰崖边缘做爱,稍有不慎就会坠入北冰洋——就像我们。」
科考站中央数据库在午夜自动播放1958年的气象录音,老式留声机突然卡带般重复着「融化、融化、融化」。林夏在服务器机房发现23段被加密的监控视频,夜视镜头里,医疗官苏漓正用手术刀划开某具躯体的保暖服,刀尖挑起的不是血珠,而是荧蓝色的冰晶。
当陆昭明失踪的第七天,林夏在磁暴干扰的通讯器里听见他的声音:「来B2层冷库,看看冰川纪的恋爱样本。」升降梯下降时,她数着舱壁凝结的冰花,突然意识到那些六边形晶体都在朝同一方向倾斜——就像被某种引力牵引着奔向毁灭的极地涡旋。
冷库门开启的瞬间,林夏的视网膜被强光灼伤。三百具冰棺呈螺旋状排列,每具冰棺都封存着正在交媾的躯体,他们的皮肤上生长着藤壶状的发光生物,像极了挪威传说中与冰川共生的情欲之神。陆昭明站在冰棺矩阵中央,手中的盖革计数器正发出超标的蜂鸣。
「这是北极版的庞贝古城。」他抚过冰棺表面凝结的情欲,「当全球变暖加速,冻土层释放的不只是甲烷,还有被冰封百年的原始冲动。」林夏突然明白医疗室那些消失的镇定剂去了哪里——苏漓在给冰棺注射肾上腺素维持细胞活性,而数据库播放的融化咒语,实则是唤醒休眠神经元的次声波。
暴风雪撕开科考站穹顶那夜,林夏在站长室发现1958年的实验日志。苏联科研家早在此处进行人体低温情欲实验,试图用极端环境催化出超越伦理的繁殖力。那些冰棺中的躯体,正是当年因基因突变取得抗寒能力的「新人类」,而陆昭明颈后的电子接口,显示他已是第三代实验体。
当苏漓的手术刀抵住林夏颈动脉时,北极光突然发生剧烈磁暴。所有冰棺同时爆裂,蓝色冰晶在空中交织成DNA链状结构。林夏在混乱中看见陆昭明徒手扯出脊椎里的生物芯片,他的血液在接触空气瞬间汽化成粉雾,却在零下60度的低温里开出炽热的玫瑰。
「快走!」他将林夏推进逃生舱时,指尖残留的温度竟融化了舱门冰霜,「记住,欲望比冰川诚实。」逃生舱弹射瞬间,林夏透过舷窗看见整个科考站正在坍缩成黑洞,而那些冰棺中的躯体在真空中彼此缠绕,宛如宇宙诞生之初最原始的生命形态。
此刻坐在返航飞机上,林夏抚摸着小腹微微发热的皮肤。极光在云层间流淌,她终于读懂冰芯样本里最后那行模糊的字迹:「当我们融化时,爱欲将成为新的永冻层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