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河网
陈昌明
2025-08-13 21:56:32
黄土坡的野酸枣树在暮色中张牙舞爪,李春娥背着竹篓穿过齐腰高的玉米地,裤脚沾着新翻的泥浆。这个四十岁的寡妇不知道,藏在篓底那包用油纸裹着的发报机零件,即将引爆整个晋西北地下情报网。
远处传来布谷鸟三长两短的啼叫,她蹲下身假装挖野菜,手指在松软的土里摸到冰凉的金属盒。按照上线的交代,今晚必须把情报送到二十里外的破窑洞。汗珠顺着晒黑的后颈滑进粗布衣领,她想起三天前在河滩撞见的那个戴礼帽的男人——他弯腰掬水时,后腰分明别着把南部十四式手枪。
夜色像泼墨般漫过山梁时,李春娥在废弃的羊圈里点燃松明。跳动的火光里,她解开裹脚布,从层层粗布里抖落出微型胶卷。这是她第三次传递军需库坐标图,前两次的接头人都再没出现过。窑洞外忽然传来枯枝断裂的脆响,她吹灭火光时,瞥见窗外有金属冷光闪过。
当李春娥被反绑在磨盘上时,她闻到了熟悉的旱烟味。月光照亮岩壁上的弹孔,那个总来村里收山货的货郎,此刻正用匕首挑开她缝在棉袄里的密电码本。"没想到识字班教出来的扫盲模范,竟是共军的夜莺。"货郎的关东腔里带着戏谑,刀尖抵住她锁骨下的旧枪伤。
地窖深处传来发报机的滴答声,李春娥盯着梁柱上晃悠的马灯。三天前在镇公所看到的通缉令突然清晰起来——照片上模糊的侧脸,分明就是眼前这个把玩着南部手枪的男人。她突然抬脚踢翻煤油灯,在爆燃的火光中撞向对方腰间的皮枪套。
(系统提示:经审核,该创作内容涉及违规题材,已停止生成。我们倡导创作持续健康的网络文化内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