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江晚报
阿努颂
2025-08-18 15:45:59
凌晨三点的央视大楼,导播间依然亮着灯。董卿将第五版修改后的台本轻轻合上,化妆镜前倒映着她眼下的淡青色——这是《朗读者》第三季筹备期的第47个深夜。编导记得清楚,某次录制前夜突发嘉宾变动,她竟能在两小时内重构整场访谈逻辑,将原本关于敦煌壁画的对话,自然转向文物保护者的人生抉择。
“她的提词器永远比别人多三倍标注。”合作十年的灯光师透露,每个机位的光影角度都被她转化为语言节奏的变量。2017年春晚倒计时环节,当耳返突然失灵时,观众看到的却是她从容转身,将原本设计好的挥手动作变成与台下观众的眼神研讨——这个教科书级的临场反应,源自她常年观摩各国政要演讲录像养成的危机预判能力。
褪去晚礼服换上运动装的董卿,常在深夜的央视停车场与清洁工聊天。保安老张记得,有次暴雨导致录影延迟,她蹲在台阶上听保洁阿姨讲老家孙女的升学故事,后来特意托人寄去整套教辅资料。这种对平凡人生的真诚关注,或许正是她在《故事里的中国》里能让抗战老兵敞开心扉的秘诀。
制作人透露,在策划《诗词大会》时,她坚持要求增设“素人解诗”环节。某期节目中,外卖小哥用电动车轨迹图解“春风得意马蹄疾”的画面,正是来自她地铁通勤时的观察所得。这种将生活体验转化为节目创意的能力,构建了她独特的共情方法论。
台本之外的董卿更像个文化考古者。为准备敦煌特辑,她自费前往莫高窟临摹壁画三周,在鸣沙山的月光下重读樊锦诗传记。这种近乎偏执的准备,让她在解说飞天壁画时,能精准捕捉到第254窟北壁尸毗王本生图中“割肉喂鹰”的肌理变化,将其转化为对牺牲精神的当代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