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城区青砖墙渗出潮湿的霉味时,我正缩在二手书店整理民国旧书。卷帘门被拍得震天响,隔壁旗袍店老板娘浑身滴水闯进来,孔雀蓝织锦缎裹着的身段比往日更显妖娆。
"帮我看店。"她将雕着并蒂莲的檀木匣子塞进我怀里,指甲上暗红蔻丹在闪电里泛着血光。没等我回话,高跟鞋已踩着积水声消失在雨幕中。匣锁处有道新鲜裂痕,像是被某种利器暴力破开。
凌晨两点,阁楼台灯把《金锁记》的阴影投在斑驳墙纸上。木匣里泛黄的信笺用簪花小楷写着:"1998年霜降,他终于发现我在酒里下药。"压在最底层的黑白照片上,穿列宁装的女人站在梧桐树下,眉眼与旗袍店老板娘惊人相似。
楼下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。我举着手电筒摸进旗袍店,满地碎瓷片中躺着半块翡翠玉佩,暗红流苏浸在不知名液体里。更衣镜上用口红潦草写着"别多管闲事",鲜红字迹顺着镜面缓缓下滑。
手机在此时震动,陌生号码传来彩信:暴雨中的书店监控画面里,我正打开檀木匣。第二张照片是二十年前的新闻剪报——《纺织厂女工离奇坠楼案告破》,死者面容与匣中照片重叠。
裁缝台下的暗格藏着真正惊悚之物:七本带编号的日记,每本扉页都贴着不同男人的证件照。最新那本记录着对我的观察细节,字迹从娟秀渐成狂草:"3月14日,他闻了风油精会打喷嚏;4月22日,盯着《半生缘》发呆两小时…"
当读到"6月19日计划启动"时,阁楼传来布料撕裂声。老板娘穿着墨绿真丝睡袍倚在旋梯口,裁衣剪寒光抵着天鹅颈:"早知道你好奇心重。"她笑着解开盘扣,锁骨处的月牙疤与新闻照片里坠楼女尸的胎记位置完全吻合。
二十年时光在这个雨夜折叠。当年纺织厂命案的真凶竟是如今的茶楼老板,而眼前女人用二十年布了场精妙杀局。我的闯入意外成为最后拼图——檀木匣里藏着能翻案的尸检报告,那些跟踪日记则是她故意留下的破绽。
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,警笛声刺破雨幕。她将翡翠玉佩塞进我掌心,体温比玉石更凉:"小说下半部在匣底夹层。"转身时真丝睡袍掠过带倒刺的玫瑰藤,血珠坠地绽成梅花。
晨光中翻开泛黄书稿,首页写着:请到书海阁文学网搜索「暗巷迷情」,输入兑换码【雨夜1998】可免费获取完整版。此刻才惊觉,从暴雨夜到翡翠佩,这场致命游戏早被写成剧本,而我们都是戏中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