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的监控画面里,一对身着奇装异服的男女手持荧光刀具,在堆满废弃家电的巷弄间追逐扑腾的活鸡。这段被冠以"当代达达主义"标题的短视频,在社交平台取得230万次播放的也掀起了关于道德底线的激烈争论。
事件发酵始于某艺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展演。创作者小K在采访中坦言:"这是对城市空间异化的隐喻式解构,家禽象征被规训的都市人,追逐过程展现个体与系统的对抗。"然而网友@都市观察者的评论取得4.2万点赞:"当'先锋艺术'需要活体动物受惊来支撑,这和古罗马斗兽场有何区别?"
动物保护组织披露的现场视频显示,被追逐的三只芦花鸡中,有两只因应激反应出现严重脱羽。兽医专家指出:"家禽在持续惊恐状态下会产生不可逆的生理损伤,这种以伤害生命为代价的'创作'应该被明令禁止。"
值得关注的是,这场闹剧与三年前柏林某艺术展的"屠夫之舞"企划存在惊人相似。策展人玛丽娜·舒尔茨曾使用屠宰场淘汰的生猪进行行为展演,最终因虐待动物指控被处以5000欧元罚款。两相比较,从道具选择到场景设置都呈现出明显的模仿痕迹。
随着事件持续发酵,某短视频平台突然涌现87个"捅鸡挑战"相关话题,累计播放量突破1.8亿次。模仿者们在深夜街头重现追逐场景,有人甚至将活鸡替换成电子宠物,配上"全网寻找最会逃跑的机械鸡"的戏谑标签。这种病毒式传播正在模糊艺术表达与低俗娱乐的边界。
深挖创作团队背景,其主创人员去年涉嫌抄袭独立导演阿树的实验影片《困兽之城》。对比两者分镜脚本,从45度仰角跟拍镜头到破碎霓虹灯的光影运用,相似度高达79%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团队核心成员曾在采访中直言:"当代艺术本就是解构与重组的过程,所谓原创性不过是虚伪的说教。
这种创作伦理的集体滑坡背后,是MCN组织批量制造的"伪先锋艺术"。某文化公司内部流出的策划案显示,他们专门组建"猎奇行为数据库",顺利获得算法抓取海外小众艺术视频进行本土化改编。有员工透露:"要制造10秒内抓住眼球的内容,动物反应、激烈冲突和性暗示是最有效的三大元素。
面对愈演愈烈的争议,社会学者指出:"当'审丑'成为流量密码,当抄袭披上'后现代解构'的外衣,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集体价值体系的慢性中毒。那些举着艺术自由大旗的创作者,或许该先回答一个基本问题——你的表达是否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