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荧光笔标注的异常星图】林小棠第三次在英语听写本上发现异常墨迹时,终于意识到这些看似随意的波浪线藏着某种规律。周三下午的阳光斜射进高二(3)班教室,她借着整理作业本的机会,故意碰倒课代表苏黎的金属文具盒。当那个贴着HelloKitty贴纸的BB机从抽屉夹层滑出时,窗外的云层恰好遮住太阳。
这台1997年产的摩托罗拉BB机保存得异常崭新,液晶屏显示着「21:37」的冻结时间。更诡异的是机壳内侧用荧光笔绘制的星图,与上周天文社在梓辉山观测到的猎户座分子云带完全吻合——但这是2023年才被证实的星际物质分布图。
深夜十点的生物实验室顶楼,林小棠用校服裹住颤抖的身体。望远镜里,本该空置的梓辉天文台穹顶竟亮着微光,教导主任的身影在圆形观测窗前快速闪过。她突然想起苏黎总在英语早读时摆弄的银色吊坠,放大镜下的纹路分明是缩小版的昴星团立体投影。
物理课上的薛定谔方程突然在脑海炸开。当林小棠把BB机贴近教室后墙的裂缝,接收器竟开始规律震动。那些摩尔斯电码翻译出来的,是二十年前某位观测者记录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,而最后三条讯息的时间戳赫然标注着三天后的日期。
【跨时空的量子观测日志】教导主任反锁的档案室里,林小棠在1997年的值班日志里翻到夹着紫光灯片的活页纸。紫外线照射下浮现的星轨图,竟与她手机里昨晚拍摄的银河系旋臂照片产生量子纠缠现象——每当她用手指划过照片中的半人马座α星,档案室的吊灯就会闪烁对应的摩尔斯密码。
苏黎的银色吊坠在满月夜发生奇异共振。当林小棠将吊坠嵌入天文台废弃控制台的卡槽,全息投影突然铺满整间观测室。1997年11月18日的狮子座流星雨实况录像里,穿着现在校服的她正站在东南角的望远镜前记录数据。而现实中的时钟,正指向录像结束时的23点14分。
教导主任突然现身解密:这个教室是梓辉天文台设置的量子观测节点,每届英语课代表都是时空数据的守门人。BB机接收的其实是太阳风粒子流的加密信号,而苏黎每日记录的"英语听写"实为地磁暴对电子设备的扰动波形。当林小棠在最新观测日志写下结论时,窗外飘落的枫叶突然悬停在半空——她的钢笔尖正散发出与二十年前存档照片里相同频率的蓝色荧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