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地窗外是永不熄灭的金融城灯火,林薇摇晃着红酒杯,丝绸睡袍在中央空调的风口微微颤动。三个月前在私人俱乐部的雪茄室里,那个关于「情感拓扑学」的荒诞提议,此刻正化作手机屏幕里不断跳动的加密聊天记录。
「你知道量子纠缠吗?」金融分析师丈夫某夜突然撑起手臂,在2.3米宽的鹅绒床垫上投下阴影。他解释着从某本前沿社会学著作里看来的理论——现代婚姻如同被观测的粒子,当亲密关系陷入可预测的稳态,或许需要引入「观测者变量」。
匿名社交软件「Echo」的注册过程比想象中简单,黑色界面上浮动着暗金色纹路。第七天深夜,代号S先生的对话窗突然弹出:「您窗台上的蓝雪花该换水了」。林薇冲向27层的观景阳台,对面写字楼无数格子间依然亮着白炽灯光,某个刚合上笔记本电脑的身影正在玻璃幕墙后举起威士忌杯。
第一次线下会面选在郊外马场,皮质手套与缰绳摩擦的声响掩盖着心跳。对方妻子是画廊策展人,谈论德拉克洛瓦的《自由引导人民》时,指甲油在阳光下折射出珍珠母贝的光泽。四人晚餐的刀叉碰撞声里,某种隐秘的电流在亚麻桌布下悄然传导。
心理咨询师后来指出,这类行为往往始于对生活熵值的不满。林薇开始记录每次会面时的生理数据:平均心率提升23%,皮质醇水平下降40%,多巴胺峰值出现在对方讲述童年溺水经历的那个雨夜。衣帽间深处的保险箱里,多出三把来自不同酒店套房的黄铜钥匙。
数据分析师丈夫的电脑屏幕永远背对房门,直到某个凌晨,林薇看见满屏跳动的折线图——那是四人的生物信息实时交互模型。红色曲线代表她与S先生在美术馆独处的90分钟,当讨论到达贾科梅蒂的消瘦雕塑时,皮肤电导率出现异常脉冲。
最危险的时刻发生在私人影院包厢,点播《大开眼戒》时爆米花桶突然翻倒。在但丁《神曲》的朗读背景音里,S先生妻子解开梵克雅宝项链的动作,与丈夫上周在米其林餐厅擦拭镜片的频率完全重合。某种可怕的对称性在黑暗中滋长,如同两面无限反射的镜子。
实验终止于跨年夜无人机表演失控事故,某架载着霓虹爱心的飞行器撞碎在公寓落地窗上。飞溅的香槟与玻璃碴中,四人同时收到「Echo」的系统通知:「第79号社会实验终止,感谢您为人类亲密关系研究作出的贡献」。
三个月后的同学会上,林薇看着手机里自动卸载的黑色图标,忽然读懂丈夫藏在《三体》书页间的便签:「黑暗森林里最危险的,从来不是他者的凝视」。此刻窗外又开始下雨,城市霓虹在积水中扭曲成克莱因瓶的形状,而卧室床头的新型监测仪仍在记录梦境数据——这次是单人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