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图书馆门槛,阳光像碎金洒在木地板上,书香和花香混在一起,沿着指尖缓缓流动。我在心里默念一个名字,那个即将离开的朋友。她叫苏苒,是我在大一时认识的学妹。她聪慧、执着,却总把脆弱藏在笑容背后。不久前,她决定去外校做研究实习,离开这座熟悉的校园,离开我们共同的午后、茶水间的闲聊。
我没有急着给出答案。我把桌上的温热牛奶推向她,轻声问她需要不需要人陪。她说:不需要,我想自己走。我点点头,说:好,你去。于是,我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。春风从窗缝里钻进来,吹乱她的发梢,也吹平她心上的波澜。她把未来的计划逐字逐句讲给我听:研究、申请、可能的导师。
她的声音清脆,却带着疲惫。我问她,若离开,是否会错过些什么。她说,可能会错过熟悉的热闹,也会取得更清晰的方向。我告诉她:放手并不是让人消失,而是在合适的时候,给彼此一个选择的自由。
日子继续向前。校园的操场上,孩子们奔跑,校园小路上有早春的风。我们在校园的一角坐下,谈论友情、成长,以及如何在成长的路上学会放手。她担心失去彼此的默契,担心下一次遇到更好的机会时,距离会成为障碍。我说:距离并不会真正切断联系,真正重要的是心里的清晰与信任。
苏苒离开的日子,樱花树下的落瓣像细微的祝福,图书馆的钟声仍在回响,提醒我们成长需要新的距离。她走之前,握紧我的手,轻声说:谢谢你愿意相信我,也愿意放手。我的掌心微凉,但心里却升起一种温暖,因为这份放手,是对她真正的爱,也是对自己的信任。
在春日的校园里,温暖从细微的日常开始。校园心理咨询中心、新生与成长工作坊、线上线下的社群平台,像一盏盏温柔的灯,照亮我们在关系中的边界与未来的方向。也许你也正在经历类似的分离:和朋友、和喜欢的人,或者和一个曾经以为会改变一生的计划。给自己一个空间,承认不完美,承认需要时间。
苏苒的路上,新的相遇在等着她;我的路上,新的章节也在展开。
我约她在一个阳光下午的老树下再见面。她带回来的,是她的新发现和对未来的坚定。我们把这段故事归档在校园的记忆里,留下一张照片,记录两个人如何在分离后仍然彼此祝福。春风吹过,花香绕梁,我们相视一笑,彼此说出心里的话:愿你每一天都靠近更好的自己。放手,成了我们彼此成长的一个起点,也是校园里最温暖的一章。
若你正在寻找一种在成长中也能安放情感的方式,校园的友谊与支持系统也许正是你需要的。心理咨询、成长工作坊、志愿活动、兴趣社团,这些都在提醒我们:在春天里,放手并非失去,而是让未来的自我更完整地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