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,法国导演凯瑟琳·布雷亚在《含苞待放》中让女主角直面镜头说出"我的阴道像朵郁金香",这个场景至今仍在电影史教科书里引发震动。三十五年后,中国独立导演陆鸣的新作《丽娟两腿间一大丛黑毛》以更锋利的姿态划开银幕,将观众推入关于身体符号的思辨漩涡。
影片开篇就用4K超清镜头对准纺织女工丽娟的日常:在蒸汽弥漫的染坊里,她弯腰整理布匹时,工装裤腰际偶然泄出的体毛在逆光中形成金色光晕。这个被观众戏称为"圣光时刻"的镜头,实则是导演精心设计的视觉陷阱——当人们本能地将视线聚焦于那个被社会定义为"禁忌"的身体部位时,画面突然切到染缸里沸腾的靛蓝染料,液态漩涡与毛发形态形成诡异共振。
这种视觉修辞贯穿全片。丽娟每次出现在男性主导的公共空间——车间晨会、职工食堂、集体宿舍——镜头都会刻意强化她与环境的冲突感。在全员灰蓝工装的队列里,她挽起袖管露出的浓密汗毛;在集体澡堂氤氲水汽中,她拒绝使用脱毛膏的肢体语言;甚至在工会组织的交谊舞会上,她抬起手臂时腋下的自然状态,都成为叙事暗涌的触发器。
导演采用德国表现主义式的光影处理,将丽娟的体毛转化为具有侵略性的视觉符号。夜间值班场景中,安全帽探照灯在她身后投射出巨大阴影,体毛轮廓在墙上扭曲成荆棘图腾;暴雨中的自行车追逐戏,湿透的白衬衫下,黑色卷曲纹路如同古老部族的战纹。这些超现实画面解构了传统女性身体审美,将生理特征转化为权力博弈的战场。
影片中段出现的"剃刀独白"堪称年度最受争议场景:丽娟手持剃刀站在更衣室镜前,镜头在剃刀寒光、瞳孔特写与体毛大特写间快速切换,画外音是她与已故祖母的跨时空对话。"他们说这是不洁的标记","可这是你给我的护身符",这段充满宗教仪式感的自我凝视,将私人身体叙事提升到文化人类学高度。
当主流讨论还停留在"体毛该不该露"的表层时,影片已悄然完成叙事转向。第六十三分钟,丽娟发现暗恋她的技术员在更衣柜偷藏她掉落的工作服。这个本该走向狗血剧情的转折点,却被处理成充满存在主义意味的哲学场景——当技术员颤抖着展开那件带有体毛的工作服时,镜头突然切换成红外热成像视角,两个颤抖的人形光团在冰冷的更衣室空间里进行着无声的能量交换。
这种颠覆性的视角转换构成影片的深层叙事逻辑。在菜市场遭遇猥琐男偷拍的段落中,导演采用偷拍者手机屏幕的POV镜头,当观众被迫代入侵犯者视角时,画面突然出现数据故障特效,体毛像素块如病毒般吞噬整个屏幕。这种主动的观看权争夺,彻底重构了主客体关系。
影片最具突破性的尝试出现在结尾十五分钟。丽娟主动走进人体写生课堂,当画师们的铅笔在素描纸上沙沙作响时,银幕突然分割成十二个画框,每个局部特写都对应艺术史上著名的女性身体符号:从委拉斯开兹《镜前的维纳斯》背部的丝绸光泽,到席勒笔下扭曲的肢体线条,最后定格在当代数字艺术家的3D体毛流体模拟。
这个蒙太奇不仅是视觉盛宴,更是对千年凝视史的凌厉解构。
观众在映后访谈中呈现两极分化:有人称其"用身体政治学重新定义华语电影语言",也有人质疑"过度符号化导致情感疏离"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部作品确实撕开了某种文化脓疮——当某豆瓣热评写道"走出影院后,我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手臂汗毛"时,或许正印证了导演在访谈中说的:"我们要讨论的从来不是体毛本身,而是我们为何会对某些身体符号产生集体性焦虑。
在流媒体点播平台的弹幕里,年轻观众创造性地开展出"毛发唯物主义"的新梗,他们用"丽娟系数"调侃身边人的体毛特征,这种解构式狂欢或许偏离了创作初衷,却意外实现了影片潜藏的终极目标——让曾经令人坐立难安的身体符号,最终沦为茶余饭后的普通谈资。当禁忌成为玩笑,某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无意识也许正在松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