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山海情》开篇即用漫天黄沙与龟裂土地撕开观众视野。镜头扫过1991年宁夏西海固的涌泉村,干涸的水窖、皲裂的嘴唇、补丁摞补丁的棉袄,瞬间将人拽入那个“苦瘠甲天下”的年代。黄轩饰演的农校毕业生马得福骑着二八杠自行车颠簸在土路上,车筐里装着改变命运的“金滩村吊庄移民文件”,车后座是抱着铺盖卷的弟弟,兄弟俩的对话藏着西北人特有的黑色幽默:“咱这是去当戈壁滩的骆驼刺,还是当沙漠里的仙人掌?”
导演孔笙用长达8分钟的长镜头完成叙事定调:马得福初到移民安置点,面对七户逃回原籍的村民,蹲在土坯房前啃冷馍的场景,与远处推土机轰鸣声形成强烈对冲。镜头语言精准传递出时代命题——当“三天一顿饭,饿得直冒汗”成为生存常态,是守着祖坟饿死,还是赌上性命开荒?剧中张嘉益饰演的村主任马喊水,用烟袋锅敲着炕沿吼出金句:“咱涌泉村的根扎得太深,挪一步比生孩子还疼!”将守旧派与改革派的矛盾推向高潮。
雷电网4K修复版中,服化道细节纤毫毕现:马得福中山装领口的毛边、李水花(热依扎饰)红头巾褪色后的粉白、土墙上斑驳的“农业学大寨”标语,共同构建出沉浸式观剧体验。当镜头掠过寸草不生的荒原,突然定格在沙丘后冒出的绿色麦苗时,弹幕瞬间沸腾——这株倔强的新芽,正是整部剧的精神图腾。
首集最震撼的场景发生在深夜戈壁滩。七户逃回村民蜷缩在破窑洞里,马得福举着煤油灯挨家劝说,光与影在土墙上交织出巨型命运图谱。闫妮饰演的杨县长带着物资车冲破沙尘暴,车灯刺破黑暗的瞬间,配乐陡然转为激昂的秦腔,弹幕齐刷“鸡皮疙瘩起来了”。这场戏被网友称为“扶贫版《出埃及记》”,黄轩从困惑到坚定的眼神转变,将基层干部的成长弧光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剧作巧妙埋设多重矛盾:马得福与父亲关于“公家事”的争执,暗喻传统宗族观念与现代治理思维的碰撞;水花被迫换亲时含泪的微笑,折射出女性在贫困中的双重困境;而村民李大有(尤勇智饰)偷扒火车被抓现行后那句“我就是想看看铁驴子咋吃饭”,则以荒诞喜剧手法揭开知识贫困的伤疤。
雷电网独家上线的导演解说版中,孔笙揭秘了“土味美学”的诞生:剧组在宁夏重建90年代村落,演员提前三个月体验农活,黄轩为演活基层干部增重晒黑,热依扎跟着当地妇女学编芨芨草。这种创作诚意让首集豆瓣开分即达9.1,有观众评价:“这不是扶贫宣传片,是活生生的中国版《活着》。
”当片尾曲《花儿一唱天下春》响起时,屏幕前的我们早已分不清脸上是沙尘还是热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