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能源材料研究院最新发布的《超导材料应力测试白皮书》中,一组形似"流泪曲线"的实验数据图,在微博被二次创作成《原神》角色甘雨流泪咬铁球的魔性表情包。原本严肃的科研图表经过三次元到二次元的维度穿越,在48小时内取得327万次转发,形成现象级传播事件。
这组意外走红的折线图记录着镍钛合金在零下196℃环境中的形变过程,其波动轨迹恰与同人画师"雪霁鳕鱼"创作的甘雨流泪动态高度吻合。网友将实验设备示意图中的球状压力测试仪P图成甘雨口中的铁球,配合"这论文我咬碎了牙也得看完"的文案,瞬间点燃创作热情。
中国科研技术传播协会研究员指出:"这种解构本质是科研可视化与ACG审美的破圈融合。"
舆情监测显示,相关话题下42.7%的讨论聚焦科研工作者生存状态,31.9%延伸出"学术狗如何优雅发疯"的职场话题。某985高校材料系研究生在话题下晒出实验室监控:凌晨三点的镜头里,他对照甘雨表情包完美复刻了"边流泪边操作液氮罐"的动作,获赞17.8万。
这种苦中作乐的共情传播,使硬核科研数据蜕变为情感载体。
在这场狂欢中,老牌科研组织展现出令人惊讶的网感。研究院官微亲自下场玩梗,将SEM显微镜下的材料微观结构图标注为"甘雨眼泪成分分析",配文"经检测,主要含量为996加班费未到账的苦涩"。这种打破次元壁的互动取得年轻群体好评,单条微博涨粉23万。
传播学专家分析,该事件暗合Z世代的三重解码逻辑:拟人化手法消解了科研的距离感,实验室的"高冷女神"甘雨成为知识平权化的象征;咬铁球动作隐喻着年轻学者对抗科研压力的韧性哲学;翻白眼表情包自带的反讽特质,恰好承载着对"唯论文论"的温和抗议。
值得关注的是,衍生出的#学术痛包制作大赛#已从虚拟走向现实。中关村某文创店推出限定款"甘雨学术生存套装",内含流泪猫猫头U盘、铁球造型减压笔和实验服贴纸,首日预售突破5000套。这种将科研文化符号转化为消费符号的现象,预示着知识传播正在进入"硬核卖萌"的新纪元。
当国家组织的铜版纸报告与ACGN文化在赛博空间产生量子纠缠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次元壁的消融,更是知识传播范式的革命性转变。或许未来的诺贝尔奖发布会,真的需要配置表情包翻译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