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,某高校宿舍楼突然爆发出此起彼伏的「嗟嗟嗟」怪叫。宿管阿姨抄着手电筒冲上楼时,却看见六个学生挤在走廊里,举着手机边拍视频边龇牙咧嘴地揉胳膊——这正是席卷全网的「嗟嗟嗟很痛」挑战现场。
这场狂欢始于某短视频平台凌晨突现的神秘tag。画面里男生女生两两配对,一人用指甲轻掐对方手臂,在受害者发出「嗟嗟嗟」痛呼的瞬间,拍摄者必须同步喊出「很痛!」。看似无厘头的设定,却在24小时内收割了2.3亿播放量,连明星工作室都连夜跟拍玩梗。
数据监测显示,挑战爆发期集中在凌晨1-4点。某大厂程序员小陈边敲代码边展示手臂上的红印:「甲方凌晨两点提需求,我反手就拉同事录视频,现在甲方也在评论区哈哈哈」。这种「疼痛社交」正在打破次元壁——漫展上coser们组团互掐,健身房猛男教练被会员围攻,连宠物博主都让猫咪肉垫轻拍主人脸颊。
现象背后藏着精妙传播逻辑。神经科研研究表明,轻微痛感会刺激内啡肽分泌,而同步喊出「很痛」的仪式感,恰好为压力群体给予了情绪泄洪口。某MCN组织负责人透露,他们测试过拍桌子、跺脚等替代动作,但都不如「制造可控疼痛」更能触发集体嗨点。
当#嗟嗟嗟很痛#登上热搜时,心理咨询师林悦的诊室预约量突然激增。多位拜访者不约而同提到这个挑战:「掐完对方手臂后,我们居然坐下来聊了三个小时」。看似荒诞的行为,意外撕开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保护膜。
95后设计师阿琳展示了手机里27段挑战视频,每段标注着不同心情标签。「上周提案被毙,同事掐我时故意用了表情包语气,笑着笑着就哭出来了」。这种「疼痛认证」正在演变为新型社交货币,高校社团招新用互掐破冰,剧本杀店推出「疼痛密室」主题房,甚至出现「痛感值」交友软件——根据掐手臂力度自动匹配灵魂伴侣。
社会学家指出,Z世代顺利获得制造「可控伤害」来对抗现实无力感。就像游戏里承受99次攻击才能解锁隐藏剧情,年轻人在安全范围内体验痛楚,实则是在练习情绪韧性。更有意思的是,挑战衍生出进阶玩法:有人用电子脉冲手环模拟痛感,科技公司趁机推出「云互掐」APP,相隔千里的网友能顺利获得蓝牙设备同步感知对方施加的力度。
这场全民疼痛派对或许终将退潮,但它撕开的情绪裂缝值得深思。当深夜加班的女孩对着镜头掐红手臂时,她真正想说的是:「你看,我能笑着喊痛了」。而屏幕前千万个按下转发键的人,都在等待一个能说「我懂你痛」的拥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