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两点,手机屏幕在漆黑的卧室里骤然亮起。雪萍揉着酸胀的眼睛看向来电显示——未知号码。她不知道这通电话会像手术刀般剖开她循规蹈矩的人生。
"恭喜您成为‘镜像计划’第17位体验者。"机械女声带着电流杂音传来时,她正盯着梳妆台上裂了条缝的镜子。作为化妆品公司客服,她每天要对着这面镜子练习三百次标准微笑,却付不起换新镜子的钱。对方开出的条件精准得可怕:只需签署保密协议,就能取得三个月"高阶人生体验",期间所有消费由项目组承担。
第一周,雪萍住进了外滩全景落地窗公寓。当她穿着真丝睡袍俯瞰黄浦江夜景时,智能管家正将燕窝粥端到胡桃木餐桌上。这种生活本该让她雀跃,但衣柜里那些定制套装总让她后背发凉——每件衣服内侧都绣着"L.S"的缩写,而项目组对此讳莫如深。
转折发生在首次社交晚宴。雪萍摇晃着香槟杯,突然被某个穿暗纹西装的男人拽进露台阴影里。"你以为他们真在搞慈善?"他脖颈处的疤痕在月光下泛着青紫,"上周我邻居的猫开始说人话了,字正腔圆的伦敦腔。"没等她尖叫,两个黑衣人就悄无声息地出现,男人像被按下删除键般消失在夜色中。
项目组给出的解释是"系统bug",但雪萍在浴缸里泡到皮肤发皱也想不通:为什么新送来的爱马仕包里有张写着"快逃"的纸条?为什么每次出入高端会所时,门童看她的眼神像在看一件即将过期的货物?更诡异的是,当她试图联系家人时,母亲竟在电话里疑惑地问:"萍萍是谁?"
第五次心理评估时,雪萍故意打翻了咖啡。褐色的液体在评估报告上洇开,她趁机瞥见纸页边缘的模糊字迹:"本体记忆清除进度97%"。冷汗顺着脊椎滑进CHANEL套装的后腰,她突然意识到梳妆台前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护肤手法,深夜梦回时耳边挥之不去的法文呢喃,或许都是这具身体残留的肌肉记忆。
真正的爆发发生在慈善拍卖会。当拍卖师端出那枚鸽血红宝石胸针时,雪萍的太阳穴突然炸开剧痛。记忆碎片如锋利的玻璃碴扎进脑海:某个暴雨夜,穿着同款晚礼服的女人将胸针塞进排水管,鲜血从她腕间滴落成诡异的图腾。等雪萍恢复意识时,她正攥着拍卖槌狠狠砸向防弹玻璃展柜,四周此起彼伏的尖叫声中,她终于听清了潜意识里的声音——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在求救。
逃亡持续了十九天。雪萍混在夜市摊贩间啃着三块钱的烤肠,身后巨型LED屏正在播放"某财团千金精神康复出院"的新闻。画面里那张与自己一模一样的脸挂着空洞微笑,她终于看懂协议里那句"体验者需配合本体意识修复"的真正含义。
项目组找到她时,黄浦江正泛起初冬的薄雾。"您完成了最完美的融合实验。"负责人摘下金丝眼镜擦拭,镜片上倒映着二十七个同步播放的监控画面,"不过您应该发现了,所谓交换从来不是双向选择。"他按下遥控器,雪萍母亲跳广场舞的画面瞬间变成雪花点,"现在轮到您做决定了——是继续当林韶,还是让张雪萍这个人彻底消失?"
江风卷着远处货轮的汽笛声扑面而来,雪萍摸到口袋里那枚偷藏的胸针。宝石背面刻着的法文突然清晰起来:"灵魂的重量,在失衡时才能称量。"她迎着黑衣人走来的方向笑了,这个表情既不像客服标准微笑,也不像名媛的优雅仪态,而是真正属于雪萍的,带着鱼死网破的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