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说自己“全是大佬”,其实是把复杂的网络讲清楚的人。每次外出,他总会带来一份让我眼前一亮的清单:某家图书馆的公开资源、某位作者报名参与的免费阅读活动、以及几个遵循版权守则的数字平台。那些日子里,我第一次真正理解“读书也会是一场社交”。舅舅的朋友遍布出版界、写作者与独立的技术团队,他们彼此不争夺,而是把好书的光线投向更多的窗户。
于是我们坐在茶香与纸香交错的房间里,谈论一本又一本书的价值,而屏幕上的广告条在远处摇曳,像夜色里不愿靠近的人影。
舅舅常说,真正的“大佬”,不是让你花钱买书,而是让你以更低的成本,甚至不花钱,就能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字。于是他带我试着在不同平台之间比对:一个是以公共领域为核心的数字书架,一个是与作者和出版社达成合法分发协议的平台,一个是以公益性为基调的阅读计划。
每一次尝试,都是对版权的尊重,也是对读者体验的珍重。在他看来,阅读的魅力不仅在于字句的组合,更在于场景的创造。无弹窗的舒适感,像是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翻动书页,每一次滚动都带来新的情节与观点。我们也讨论过一个社会层面的现实:当内容给予方愿意把优质作品以合规的方式呈现给更多人,其实是在拓展读者的边界,而不是缩小市场。
记得有一次,我们一起在屏幕前对着故事中的地名查证历史,这种互动让阅读变成一次实地的探险。那些日子里,我体会到一个道理:书不是孤岛,而是一座座桥梁,连接你我和未知的远方。舅舅的世界很大,但在他的讲述里,光就像潮水,一旦入口打开,便会一路涌来,洗净喧嚣,只留下纯粹的文字与思想在心里慢慢生长。
我们要理解,真正的自由阅读,是在尊重版权的前提下实现的多元化获取。于是我们学会用“公开获取”“开放版权”和“作者授权”的组合,来构建一个可持续的阅读生态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有一个底线,那就是不以损害创作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的便利。若你也愿意尝试一个无弹窗、安静且高质量的阅读世界,便会发现舅舅所说的那些“无形的大佬”其实是把门打开的人——让更多人走进书的世界,而不是把他们挡在外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