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板让我每天挨20次骂,工资翻三倍,干不干?”《我是全公司的发泄玩具ih》首期节目便抛出这个荒诞命题。8位素人嘉宾被空降到不同企业,需在30天内完成“被同事发泄情绪”的隐藏任务——茶水间被泼咖啡要微笑擦干、方案被毙十次仍要连夜重做、甚至要主动扮演“人形树洞”倾听同事吐槽老板。
节目组用隐藏摄像机记录下高能名场面:95后程序员小林误入广告公司,因听不懂“用户痛点”“品效合一”等黑话,被创意总监用马克笔在西装上狂写修改意见;带货主播阿紫被迫戴上“微笑矫正器”,面对直播间恶意弹幕仍要保持八颗牙标准弧度,最终因面部抽搐冲上热搜。
制作组更埋入“发泄值计量手环”,当嘉宾心率突破临界点即可触发“暴走按钮”,反怼同事的片段让观众直呼解压。
与传统职场综艺不同,节目刻意模糊剧本与现实的边界。某科技公司CTO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对着伪装成实习生的嘉宾痛批三小时行业内幕,意外曝光“程序员用bug拖延项目进度换取加班费”等猛料,相关片段播放量破亿。心理学专家在观察室犀利点评:“当‘情绪垃圾桶’被量化成KPI,反而撕开了职场伪善的面具。
随着节目热播,“发泄玩具”竟成新型职场人设。第二赛段开启“反向猎杀”模式:嘉宾需主动设计“找骂方案”。前银行柜员小美发明“彩虹屁碰瓷术”,故意把同事的PPT配色夸成“莫奈真传”,成功诱使设计总监怒喷“你懂个P的审美”;外卖骑手转型的嘉宾大鹏更绝,在晨会上高举“求虐”灯牌申请调岗,反被破格提拔为公关部“负面舆情体验官”。
节目衍生出全网二创狂欢:打工人自发发起#今日挨骂成就打卡#,晒出被客户刁难的通话录音;美妆博主推出“抗骂脸特效妆”,用防水睫毛膏搭配“死鱼眼贴”应对PUA;更有程序员开发出“发泄值计算器”小程序,顺利获得语音识别骂人关键词生成战力值排行榜。
当节目收官夜揭晓“金牌出气筒”冠军时,获胜者却当众拆开节目组准备的“升职加薪大礼包”——竟是三个月带薪抑郁假和终身心理咨询卡。总导演在彩蛋片段坦言:“我们不是鼓励忍受压榨,而是想用荒诞外衣包裹严肃议题。”此刻镜头扫过观察室,曾怒斥嘉宾“矫情”的CEO们集体沉默,弹幕飘过一行醒目的红色留言:“比搞笑更可怕的,是笑着笑着就哭了。